身為美國重要博物館,時常被拿來與 The Met,大都會博物館 相提並論的~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現代美術館
雖坐擁的館藏不若 The Met 那樣富饒,可卻珍藏著來自世界各地 ~ 19世紀以來~的「當代」經典作品。
MoMA 最初以展示繪畫作品為主,重量級藝術家
包括了 梵谷、畢卡索 與 達利 等等...
後來展品範圍漸漸擴大,除了雕塑、版畫、攝影、印刷品、商業設計、電影、建築外,
還有 家具 及 裝置藝術 等項目,光是個人作品就超過 15 萬件,種類可說是包羅萬象!
1929 年創建的 MoMA,其當時營建和管理的主要贊助...乃來自 響當當“洛克菲勒”
家族。
而這個號稱『Kindom of Modern Art 現代藝術珍品王國』的 museum,隨著時光的演進...
也無可避免地踏上了...因 館藏擴充導致舊址空間不足 or 建物需要翻新等 歷代博物館命運的定數...
於 2004 年,由日本建築大師 谷口吉生( Yoshio Taniguchi )操刀重新設計。
斥資約 4.25 億 USD改建後的 MoMA,外表設計的相當簡潔,或者說...極其低調XD
座落在紐約聲威赫赫的『第五大道 Fifth Avenue』,與琳瑯滿目的設計精品販售業者比鄰而居...
不注意...還以為是一般的商業大廈 挺容易讓瘋狂血拼的旅客...倏而來兮忽而逝的 ignore...
這與 英國倫敦 Tate Modern 泰特美術館、法國龐畢度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國家文化和藝術中心 等齊名,
世上極其傑出的現代藝術收藏家呢...似乎有點可惜...
不過...此筆 亞洲東方藝術 + 西方建築 兩元素所結合的改造,大量引進了自然採光的設計概念,
運用大片玻璃帷幕~讓太陽公公揮灑的粼粼金光...恣意透入,
使得 MoMA 懷中的作品能夠以更鮮明的姿態呈現於客官們面前!
這位獲頒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的日本大叔,除 流暢了賞析動線、將空間改得更加開闊舒適 外~
更預視了『勃勃人流亦可為畫作』...巧妙的將此等新鮮的思想加入室內設計中~
讓游移於當中的旅人...不管從哪一角度、哪一 moment,總能驚鴻一瞥的欣賞這『倏地就不一樣』的有趣美學!
(由上往下俯視 ㄤ ㄤ 逛完的展廳,有別於一般入口設計,再加上由內透出的靚白光彩...也蠻明眸艷絕的)
(可惜此時 對側有點空...要是有一行路人...間距一致的朝上或下行動,畫面應該會很豐富)
除了室內的展示空間,大叔也在一樓戶外打造了一座『雕塑花園 Sculpture Garden』,而~
由被譽為三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德國藝術家 Isa Genzken 所製作的 Rose II,
正以唯藝術家懂的言語...以這高達 36 英尺的紅玫瑰,闡述她對紐約的印象( or 評語?)。
(In the artist’s words, sculpture “must have a certain relation to reality.”
Rose II 暗示:這顆美國蘋果 乃由巨無霸建築物群組成 以及 仰賴大量生產商品(例如假花) 的經濟...)
多虧了 Uniqlo 無私的贊助,自 2013 年 5 月開始,無論你是本地、外地、男人 還是 女人,
都可於“全年的星期五,PM 16 : 00 ~ 20 : 00,免費 進入博物館及所有展覽廳”。
UNIQLO Free Friday Nights
套句某位英國阿北 托·富勒 的名言『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已進展到本次 Ms BBQ 文藝之旅的 LAST 最後一站景點...幾乎快要彈盡援絕的小地瓜們,
當然做足功課...赫赫啊~把握 UNI 的大愛,在返家倒數的 moment 仍積極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片刻!!!
(由於...俺很好奇,日本企業怎會選擇跨海來這裡贊助?!顧狗後是豁然...但沒有很開朗...
at here 分享 UNI & MoMA 合作意義的官方說法 http://sprzny.uniqlo.com/tw/about/
主要是...Uniqlo 和 MoMA 申稱其在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裡,分享著對品質和創新的熱忱。
而~它倆在 NYC 又剛好是鄰居,所以就理所當然成為跨年度企業夥伴。)
由於 Ms BBQ 的「小豬窩」離 MoMA 實在近的可以...(不得不再稱讚一下 紐約 沙發客...的 Perfect CP 值)
所以為避免跟大熔爐當中的眾人們排隊擠寄物(背包等物品 必須寄放於 1F)...
於是,我倆就很豪邁的把所有家當安放在小豬窩,僅帶著些許美國總統肖像便空手前往,
用這 極其輕鬆 的架勢開始這場美學體驗之旅。
(很卡通的畫風,感覺很適合放在兒童繪本裡面 豬飽仔最喜歡那隻青蛙王子~~~)
(簡單的構圖與簡單的色彩,卻能 magic 般的造就了這個跟 Big Hero 的杯麵同樣療癒的機器人)
(盧梭 - 夢境:乃作者過世前最後一個作品。
其實,盧梭並沒有去過熱帶區域,畫面中出現的熱帶植物,都是源自想像和他在植物園裡的觀察。
整幅畫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透過怪異的夢境連結起來,表露了畫家天真的想像力。
偷偷說~畫中躺在華麗沙發上的女子,據說是盧梭心目中的初戀情人喔)
(很像 The Met 展示的那些非洲面具...粗獷、簡約卻富有令人玩味的獨特藝術魅力,折射出一種古老神秘)
(畢卡索 - Head of a Sleeping Woman:典型的立體派 人臉繪畫風...不過,not my cup of tea...
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其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
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等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為自己的風格,
產出作品變化多端,涵蓋住絕大多數二十世紀藝術家發展的樣式。)
(夏卡爾 - I and the village:畫面當中的綠臉人、牛隻、花與農夫們,正是夏卡爾對於故鄉的記憶與寄情。
歷經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現代藝術實驗與洗禮的夏卡爾,發展出獨特個人魅力。)
(有種小時候倒垃圾的fu,望著暗黑的天空,月光下那遠方大樓剪影與長長的路...只是...我的眼鏡在我臉上)
(捲縮在盤中的裸女...這樣的構思...是想要開胃 還是???)
(豬飽仔美術史沒有很好...但總覺得好像某時期,畫家很喜歡用圓潤來為女子的曼妙身形構圖...流行唐朝風嗎?)
(馬克思·恩斯特 - 兩個受到夜鶯威脅的孩子:標題有些諷刺意味...害怕一隻小鳥似乎很荒謬==
被譽為「超現實主義達·芬奇」的這位大師,他的作品永遠充滿實驗性,
像發明家一樣創造各種能突破繪畫局限性、更極致的新手法。)
(感覺很像 幻想國度之神 達利的“記憶的永恆”fu的一幅畫...充滿詭異與超現實...)
(而此畫更讓豬飽仔覺得格外有趣的是...畫中之『畫』,不僅立體又似乎另富含寓意,在故事中說著另一個故事...)
(瑪格利特 - 刺客的威脅:乃作者於1927年為他第一次的個人畫展而繪製的。
畫中,一個裸體女性嘴角滲血的躺在躺椅上,一個穿著體面的男人站在一旁正準備離開。
而另外2個拿著兇器的男子則靠在門後,似乎靜待時機,準備動手。窗外竟還有3個男人...是要觀賞這場殺戮?!
畫家用看似平常的景象,組織成靜得有些奇怪的舞台布景,著實令人感到絲絲詭異。)
(這個把下方構圖用類似閃電線條...再發揮的淋厲盡致...彷彿飢餓遊戲中 The Girl on Fire 般 驚艷全場)
(這對男女...與背後詭譎多端的線條一起同化成迷宮了!!!豬讚嘆:好棒的隱身術啊!!!)
(相信大家對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一定很熟悉...教科書的常客XD
作者以獨特的畫風臨摹了線條,將這 Last Supper 配上一些如 Dove 德芙巧克力等商業 LOGO...挺是有趣~)
(MoMA 極簡風的藝術裝潢裡,Someone 大手筆的掛上一台中古直升機作為裝置藝術...
而 第一次賞析 真機 的豬飽仔,的確被此種藉由與空氣發生相對運動而產生升力的碩大軀體給釘住了些許時刻...)
(這陣子好像...『回收,愛地球』的美德 相當盛行
又一筆...重新將廢棄的垃圾改造,賦予新生命成為嚇人一跳的藝術品)
除了那些在咱們就學路上...常現身於課本中的大師級作品以及雕刻、建築、電影等等外,
MoMA 亦是將『攝影藝術』納入館藏的重要機構之一!!!
(Mick-a-Matic Camera:米老鼠造型相機,鼻子作為鏡頭,而閃光燈則位於兩耳中間!
這原來是設計給小鬼用的...不過 somehow...於 1971 年被美國攝影師 Stephen Shore 拿來拍了不少 images,
當中包括了不少放在「All the Meat You Can Eat」展覽的作品。)
(2014 ipone:一樣是展示自學成材的攝影師 Stephen Shore...
用來攫取他穿梭於美國的大街小巷生活故事的拍攝工具。 )
(三角照片未囊括的部分...與那延續的部分...交織成的畫面,豬仔暗嘆 好創意!)
(誰說要一人一半討公平?!當同款的另一份換到不同位置,反而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Carmen Winnant - My Birth 2018:相信身為媽媽的客倌,一定超有感!!!
分娩是一個...用力愛、用力擠、用力喊...很用力的一個過程,而產出的結果則是世上最溫馨喜悅的未來!!!)
(作者用 N 張各種生產過程的照片,時而黑白,時而昏黃,時而七彩,組成這生命搖籃,是一幅很有意義的作品。)
如同 Whitney 有老夫妻作為鎮店之寶,MoMA 的大明星就隱身於 5F...
(人擠人,大家擠死也要跟它來張 兩指合照 的...到底是 ?!)
乃 ~ 後印象主義畫家梵谷舉世皆知的世界級作品 - 星夜 The Starry Night
(梵谷:「與其將色彩用於精確重現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將色彩用於更強烈地表現自己」。)
「星夜 The Starry Night」是梵谷因為割耳事件...進入聖雷米靜養所描繪的爾雅夜色。
BLUE 的基調是悲傷、恐懼的情緒,而粗糙的筆觸則是憂愁,
畫面中瀝黑的柏樹 搶眼的貫穿夜空,彷彿要破壞這寧靜的世界。
梵谷藉著厚重、奔放的筆觸,以迴旋式的畫法,將月亮和星星繪成大大小小的眩人漩渦,點綴其中,
將他當時靈魂深處無法駕馭的奔騰思緒表露無遺,成就這 據說他自己不喜歡 卻 充滿生命原動力的傳世佳作。
身為紐約大蘋果 必遊博物館 之一的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現代美術館,
與 Whitney 最大不同...我覺得就是珍藏了很多...平日都只能在平面或電子等媒體見到的『經典名作』...
雖不若 Whitney 來得創新討喜(都說過...豬飽仔個人比較愛逛 惠伯樂...),也不及 The Met 來得豐富...
卻仍不失個來到邪惡帝國東岸,蠻值得投入時間,好好駐足的一個美學聖殿!!!
p.s.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出生於荷蘭,獨特繪畫風格是世人一眼即可辨識出的世界級名家。
在短暫的十年自學繪畫生涯中,留下了將近 2000 幅的作品。
透過大膽的用色、粗獷的筆觸以及強烈的情感,使作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現代美術館相關資訊:
- 地址:11 West 53rd Street, New York, NY 10019
- 地鐵:5 Av/53 St (E, M)
- 開放時間:
星期一 ~ 日:AM 10:00 ~ PM 17:30 (星期五&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延長至 PM 21:00 閉館)
感恩節 Thanksgiving、聖誕節Christmas 閉館
UNIQLO Free Friday Nights 時段:每個星期五晚上 PM 17:30 ~ 21:00